春意阑珊处,立夏款款来。立夏,二十四节气之第七个节气,在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。滨河淮外小学部二年级语文组的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校本课程——活在农历的天空下之立夏,孩子们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在体验立夏传统习俗中告别春天。
立夏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,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,“夏满芒夏暑相连”,第一个“夏”字就是“立夏”,意味着盛夏时节正式开始。
【立夏三候】
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:“一候蝼蝈鸣,二候蚯蚓出,三候王瓜生。”这一节气中第一时间可听到蝼蛄在田间的呜叫声,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,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,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。
【立夏吃蛋、绘蛋】
俗话说:“立夏吃了蛋,热天不疰夏。”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,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,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,食欲减退逐渐消瘦,称之为“疰夏”。女娲娘娘告诉百姓,每年立夏之日,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,可避免疰夏。因此,立夏吃蛋的习俗不断延续到现在。
画立夏蛋是立夏节气中的传统习俗之一。瞧,孩子们有的在蛋壳上画上有关夏令的纹饰,如笑脸、荷花、太阳等,还有的在蛋壳上刻字或涂上颜色来表达自己的祝愿。
【立夏“秤人”】
古时立夏日有“秤人”之俗,到立秋再秤,看经过苦夏,瘦了多少。酷暑之下,大汗淋漓,正是最好的减肥季节。早年,人们会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,秤钩悬一根凳子,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称人。负责称人的那位,还要看人讲不同的吉利话,很有意思。
【画立夏】
孩子们将自己理解的“立夏”节气,顺利获得绘画、手工的方式表现出来。炎炎夏日快到了,红色的锦鲤映衬着碧绿的荷叶摇曳着清风,甜甜的西瓜入口便是一阵清凉。
【立夏:尝三鲜】
立夏时节,万物并秀,樱桃红、梅子青、枇杷黄、青草香,吃些这个时节长出来的鲜嫩物儿,就是“立夏尝三新”的习俗。品尝着酸甜可口的蔬果,孩子们的脸上洋溢出幸福的喜悦。
立夏,是四月尾声里春天的浪漫,也是五月将至时初夏的温柔。丰富多彩的立夏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立夏之趣,也让他们对节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。孩子们分析立夏的传统习俗,并将这些习俗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,不断创新、发扬光大,将中国传统文化的“传承”进行到底。